作代償者:下轉A8版
  只因一句承諾,她將毫無血緣關係的癱瘓老人接回家中照顧35年。從19歲的青春年少到54歲華髮已生,她用35年的華美時光扮靚了一位96歲老人的晚年、講述了一個小家大愛的美借錢德故事……
  只因一句承諾,她將毫無血緣關係的癱房屋貸款瘓老人接回家中照顧35年;她兩次婉拒政府部門的救助,因為“我還能多照顧幾年,資源可以先給別人”;丈夫去世後,兒子又成了愛心的傳承者,這是她最欣慰的事……
  在她的世界里,事業、家庭、金錢、朋友……這些在其他人看來至關重要的人生組成部分,全都圍繞著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 李玉柱展開。她就是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辦事處貢院牆根社區居民房澤秋。從 19歲的青春年二手Manitowoc少到54歲華髮已生,她用35年的華美時光扮靚了一個96歲老人的晚年。
  房澤秋在喂李玉柱抗癌食物排行老人吃香蕉。(本報記者 張源源 攝)
  2月28日,早上6點,天還沒亮,房澤秋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自己洗漱後來到李玉柱的床前給他穿衣,因為老人已癱瘓在床不能活動,給老人洗臉的時候房澤秋會把毛巾浸濕再仔細擦拭。與此同時,她還會燒上一壺水,“等下要給二爺爺泡茶喝”。“今天早上,他吃的煮地瓜,喝的是保健營養粥。”房澤秋告訴記者,“老人消化不好,會專門做些軟爛的食物,今天午飯準備的是包子,好消化。”一般情況下,8點30分,房澤秋會在做好老人的午飯之後,出門上班。因為28日下午要去醫院給老人換尿管,在傢具城打工的房澤秋還專門請了假。
  如果不是因為一場意外,可能房澤秋和李玉柱的命運都會與現在不同。而房澤秋一家人之所以扛起照顧老人的重任,只是因為她“受不了二爺爺每周五期盼的眼神”。
  1979年夏天一個燥熱的午後,歷下區東花牆子街5號的門被三箭集團的工作人員急匆匆地敲開,“李玉柱突發腦血栓住進醫院了,他無兒無女的,你們兩家關係不錯,趕緊去醫院看一下吧!”趕到醫院看了老人,房澤秋卻依舊心事重重:他孤身一人,誰來照顧他?
  在李玉柱住院大半年的時間里,房澤秋每個周五都會去醫院看望,幫他擦洗、換衣服。
  “同病房的病人和護士都說,周五成了二爺爺最期盼的一天”,房澤秋告訴記者,“每到我快去的點兒,他都會伸長了脖子往門外看,還會跟周圍的人念叨著‘秋雲、秋雲’(房澤秋的小名),現在想想那種眼神我還是受不了!”就這樣,房澤秋照料李玉柱,時間一晃就是35年。
  至於房澤秋為什麼會叫李玉柱為“二爺爺”,她的老鄰居張照愛這樣解釋:“這是老濟南人的風俗,鄰裡鄰居都這樣稱呼,其實並沒有血緣關係,就是因為李爺爺和房澤秋的爺爺關係很好。像我1985年嫁進東花牆子街以後就認了好幾個‘爺爺奶奶’。”
  也正是因為照顧李玉柱,給房澤秋帶來了一段好姻緣。當年的於海還是一個20出頭的小伙子,“理髮、刮鬍子、擦身子、背著老人跑醫院……這些力氣活都是他乾的”,小伙子的善良打動了房澤秋,二人也於1982年邁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說起往事,房澤秋眼中泛起了一絲淚花,“我沒什麼偉大之處,就是心裡掛念著二爺爺,不忍心讓老人受苦,可要是沒有於海,我還真堅持不了這麼多年。”
  接著,在徵得了母親和於海的同意後,房澤秋就把李玉柱接到了家中。2009年,歷下區泉城路街
  道辦事處想把李玉柱老人納入全區第一批居家養老的救助範圍,被房澤秋婉拒,“謝謝政府,我們還能照顧”;2012年於海去世後,辦事處再次找到了她,房澤秋卻在救助內容一欄上寫上了“1對2服務”,因為“一天4小時夠了,少花一點政府資源勻給別人吧”。
  房澤秋的家是一個兩室兩廳的房子,不到100平方米,兒子兒媳住一間,自己住一間,再把客廳和陽臺打通,陽臺上擺了一張床給李玉柱。“這是於海單位公交公司的房子”,房澤秋把記者迎進家中。
  記者一進家門就看到家政服務員劉迎霞正在擦桌子,“我來服務快2年了,是歷下區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崗位。”
  早些年,房澤秋的居住條件可沒這麼好,一家四口住在27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內,房澤秋的兒子於霄寧說,“老爺爺住在廚房裡,爐子是爸爸打的,不會煤氣中毒。而我則睡了十幾年客廳,所以媽媽叫我‘廳長’。”
  1998年,李玉柱的健康狀況因一起意外急轉直下。“以前他還能拄著拐杖走,那年把大胯摔了就不能動了,接著又有大面積心肌梗塞。”
  當時房澤秋兩口子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200元,可面對醫生的病危通知,房澤秋心一橫,“打最好的針!”一針600元,連打兩天終於把李玉柱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外人只知道房澤秋救了李玉柱一命,卻不知道她當年放棄了什麼。
  就在1998年,房澤秋已和朋友在滕州創業半年多,合資開的傢具店也小有成績,可聽到李玉柱摔腿的消息,她二話沒說扔下生意趕回了濟南。“進門的一剎那,看到二爺爺的眼神,我就知道我回來對了。”
  從此以後,房澤秋徹底打消了外出創業的念頭,安心在家伺候李玉柱。
  在老人床頭的柜子上,記者數了一下,整整齊齊地擺著18種藥。有治心髒的、有消炎的、有止咳的、有急救的……“從年初四到現在,老人生病了,體溫高一陣低一陣,夜裡我和兒子倒班睡沙發,就怕老人晚上不舒服。”
  在早春的陽光里,房澤秋端著李玉柱喝茶的杯子回過頭來告訴記者她的新年願望———“老人不長病,安享晚年時光。”
  “後悔嗎?”面對記者的提問,房澤秋顯得很坦然,“人的一生哪能每天都有高興的事,誰沒有不得勁的時候?誰沒有想不開的時候?我就是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而已。我不後悔。”
  曾有人對房澤秋照顧李玉柱的動機提出過質疑,認為她貪圖老人遺產,“他沒有一磚一瓦,工資直到現在才2000多元,我能圖什麼呢?”而貢院牆根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郭永贊則說,一日三餐、螺旋藻和松花粉等營養品、夏天每天一瓶啤酒、冬天一杯紅酒,再加上吃藥看病,“這些需要多少錢?這還沒算她35年付出的精力!”
  這些質疑聲在於海去世後才漸漸少了起來,因為誰又能像房澤秋一樣忍住喪夫之痛繼續照顧一個無親無故的老人?
  2012年,於海在工作中突發腦溢血去世後,就不斷有親戚朋友來勸房澤秋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去,“經常去看看不就行了?”可房澤秋死活不答應。“每次去醫院換尿管的時候,他都會問還回來嗎?我怎麼忍心?而且,我相信照顧好他也是老於的遺願。”提起這些,房澤秋的語氣有些顫抖,“再苦再累,我也不會把他送到養老院。我會好好養他一輩子。”
  值得欣慰的是,房澤秋的兒子於霄寧繼承了照顧老人的責任。“可能我的家庭觀念比較重,老爺爺就是我的家人。”如今在家做兼職的於霄寧說起這些還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做外貿經常往外跑,掙的錢是比現在多,可因為掙錢而忽略家庭,這些不是我想要的。”
  於霄寧把9個月大的兒子哼哼抱到李玉柱面前,哼哼調皮地要往老人身上鑽,李玉柱也抬起手要去摸哼哼的臉。“這就是家庭。”於霄寧回頭看著記者。
  房澤秋就是這樣,面對質疑,她不曾退卻;面對愛人去世的傷痛,她咬牙堅持;兒孫繞膝的幸福,她願意陪老人一起分享……
  一個平淡如水的家庭,一份薪火相傳的愛心。從採訪之初到最後,房澤秋始終在強調,“我只是一個平常人做了一件平常事。”
  大明湖畔,曲水亭旁。從小生活在歷下老城區的房澤秋感受最多的就是鄰裡間的和睦溫馨,鄰裡間的守望互助。
  “那時候不管誰家做點兒好吃的,寧肯自己家少吃一口也都要分給鄰居嘗嘗。有個災有個難的,大家都會搭把手。”回憶起以前的日子,房澤秋感慨道,“所以,當時把二爺爺接回家,也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都是鄰居,都有感情,幫忙照顧一下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於霄寧已經接過了背李玉柱去醫院換尿管的活兒,洗澡、剃頭,甚至用開塞露摳大便,於霄寧都和房澤秋搶著來,床頭的抽屜里放著膠皮手套和鼻塞,“鼻塞是我用的”,於霄寧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剛開始不習慣氣味,現在好多了。既然我把老爺爺當親的,這些活兒本來就是子孫該做的。”
  現在連兒媳婦王娜都參與到照顧李玉柱的行動中來了,在結婚前她還曾給李玉柱買了輛輪椅。而當記者問起王娜最大的願望時,王娜說:“我現在就盼著孩子能快點長大,我能出去上班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
  (本報記者 黃佳傑)  (原標題:小家大愛行者無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s16cspz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